了解咖啡豆的基础术语,帮助你挑选优质豆、理解风味差异,并掌握储存技巧。以下为咖啡爱好者必备的实用知识库。

一、咖啡豆的本质

咖啡豆是咖啡树的果实种子,经过烘焙后形成独特风味。

- 咖啡樱桃:咖啡树的果实,外皮至内核依次为果肉、果胶层、羊皮层、银皮、咖啡豆。

- 生豆:未经烘焙的原始豆,呈黄绿色,风味未完全释放。

二、三大主要咖啡豆品种 1. 阿拉比卡 - 特点:酸度明亮,风味复杂(花果、坚果、焦糖等),咖啡因含量低(0.8%-1.4%)。 - 产地:埃塞俄比亚、哥伦比亚、巴西等中高海拔地区。 - 占比:全球产量约60%-70%,精品咖啡主力品种。

2. 罗布斯塔 - 特点:苦味重、醇厚度高,咖啡因含量高(2%-4%),抗病虫害能力强。 - 用途:速溶咖啡、意式拼配豆(增强油脂)。

3. 利比里卡 - 特点:烟熏木质调,风味浓烈,产量稀少,主要分布在东南亚。

三、咖啡豆三大传统处理法1. 日晒处理 - 流程:咖啡樱桃带果肉直接晾晒,发酵后脱壳。 - 风味:果香浓郁,甜感突出,可能带酒香或发酵感。

2. 水洗处理 - 流程:脱果肉后浸泡发酵,洗净果胶层再干燥。 - 风味:干净度高,酸度明亮,花果调性清晰。

3. 蜜处理 - 流程:保留部分果胶层晾晒,按果胶残留量分白蜜、黄蜜、红蜜、黑蜜。 - 风味:甜感与醇厚度介于日晒与水洗之间。

四、烘焙程度与风味关联 1. 浅烘焙 - 特点:豆表浅棕色,保留原产地风味(水果、花香),酸度明显。 - 适用:手冲、冷萃。

2. 中烘焙 - 特点:豆表褐色,酸甜平衡,带焦糖、坚果香。 - 适用:手冲、意式拼配。

3. 深烘焙 - 特点:豆表油亮,苦味主导,风味趋向烟熏、巧克力、香料。 - 适用:意式浓缩、奶咖。

五、咖啡豆产地与典型风味 1. 非洲产区 - 埃塞俄比亚:柑橘、茉莉花、莓果(耶加雪菲为代表)。 - 肯尼亚:黑醋栗、番茄、莓果、高酸度。

2. 中南美洲产区 - 哥伦比亚:平衡感强,焦糖、坚果、柔和酸度。 - 巴西:巧克力、坚果,低酸醇厚。

3. 亚洲产区 - 印尼曼特宁:土壤、草本、浓稠口感。 - 云南:茶感、坚果、中等酸度。

六、咖啡豆储存关键- 避光:紫外线加速风味流失,建议用不透明容器。- 密封:接触空气易氧化,单向阀铝袋或真空罐最佳。- 避高温/潮湿:理想储存温度15℃-25℃,湿度低于60%。

八、其他实用术语 - 单品豆:单一产地或庄园的豆,突出地域风味。- 拼配豆:混合多产地豆,平衡口感(常见于意式浓缩)。- SOE(Single Origin Espresso):用单品豆制作的浓缩咖啡,主要体现产地风味。

- 杯测:是一种评估咖啡质量的方法,主要用于品鉴咖啡的各个方面,包括香味、口味、余味等。杯测通过不同的维度对咖啡进行打分,基本上是把磨好的新鲜咖啡豆放在杯中,热水浸泡,然后不经过滤直接用小汤匙舀出来试喝。- 瑕疵豆:指在咖啡豆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,外型破碎、不正常或有虫蛀痕迹的生豆,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质量不合格的咖啡豆。- 咖啡带:指适合种植咖啡豆的地理区域,主要位于地球的南北回归线(南纬、北纬23°26′)之间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。区域平均温度在16-25摄氏度,降雨量在1600-2000毫米。

文章篇幅过长,建议收藏,点击关注,获取更多咖啡知识。

感谢你的阅读。我是[旭],一名从业11年的80后贵阳咖啡人,做过咖啡师,开过咖啡店,学过sca高级咖啡师、烘焙室,感官、金杯,过期CQI Q-grader,现在是一名咖啡锅炉工和培训师。

如果你对咖啡有更多的热情和想法,别忘了关注我。让我们一起继续这个旅程,探索咖啡的无限可能。

扫码加微信 ▶
长按识别 交个朋友

免责声明: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,若原作者有任何争议均可与网站联系处理,一旦核实我们将立即纠正。转载请注明,若侵权请告知删除,谢谢~!

类别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