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我们,带你喝杯好的~

现今的精品咖啡店中很多单品咖啡豆都是浅度烘焙,甚至有一些还会做到极浅烘焙,浅度烘焙的咖啡豆几乎和优质、精品的咖啡豆划上了等号,这个等号是否真的成立呢

在咖啡豆烘焙过程中,到底什么样的咖啡豆适合选择浅一些的烘焙度,什么样的咖啡豆又适合深一些的烘焙度?让我们一篇文章来了解清楚。

PART.01

为什么这些精品咖啡豆都在追求更浅的烘焙度呢?或者说,浅烘的咖啡豆一定就比深烘的咖啡豆品质更好吗?

这是一个YES or NO的问题。

YES是因为在咖啡文化发展到今天,很多精品咖啡店为了体现自家咖啡豆的风味,往往会选择手冲,让顾客尽可能多的品尝到咖啡豆本身丰富的花果味道。

同时随着连锁咖啡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张,很多咖啡工厂为了追求利润空间,会选择质量较差的咖啡豆,而为了掩盖咖啡豆风味的不足,就会烘焙的尽可能深一些。

所以我们就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,好的咖啡豆往往都是浅烘的,质量差的咖啡豆往往烘焙得比较深。

但回到这个问题本身,浅烘的咖啡豆一定就比深烘的咖啡豆更好吗

答案肯定是NO。好的咖啡豆子在中烘甚至深烘后,花果调性依旧可以保留,再搭配上烘焙之后带来的焦糖、坚果气息,反而会让一杯咖啡的风味更加复合

PART.02

哪些豆子适合浅度的烘焙,哪些豆子又适合深一些的烘焙度呢?

对于烘焙师来说,如果咖啡豆本身的花果调性偏强,或者豆子体型偏小,比如一些非洲、高海拔产区的豆子,会更偏好进行浅烘

坚果气质特色为主,豆子较大或者更耐烘焙的豆子,比如哥伦比亚产区、或者印尼苏门答腊岛产的曼特宁咖啡豆,一般选择烘焙至深烘

对于那些花果调性较弱,同时又不耐烘的豆子,烘焙度太低,豆子的风味很枯燥,烘焙度太深,豆子又难以承受,中烘会是比较好的选择。

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当烘焙师遇到自己不熟悉、没烘焙过的豆子,往往也会选择中烘进行测试,毕竟中烘可适用于大部分的咖啡豆。

PART.03

不同烘焙度咖啡豆的适用场景与搭配

我们整理了一张表格,分别从适宜的咖啡豆种类、要制作成的咖啡饮品、以及口感风味,对不同烘焙度的咖啡豆进行简易对照。

如果你想要更多的品尝出咖啡豆本身的花果调性,酸涩感,可以选择烘焙度浅一些豆子.

如果想要喝到更浓郁的焦糖,坚果气息,以及油脂带来的醇厚口感,就可以选择烘焙度深一些的豆子。

大多数场景下,人们喝手冲咖啡是为了能更大程度上保留咖啡豆本身的风味,会建议选择浅烘的咖啡豆

如果要喝一杯美式,大多数时候可能是想要达到提神醒脑的作用,但同时过深的烘焙度,会增加这杯美式咖啡入口难度,所以选择中度烘焙的咖啡豆会更平衡一些

如果是一杯传统概念的意式浓缩,往往会追求丰富油脂带来的层次感,很多咖啡师在制作时一般会选择深烘的豆子。

至于为什么说是咖啡师呢?我想国内应该很少有人会在日常喝一份意式浓缩吧。

而由一份意式浓缩加奶形成的拿铁、澳白、卡布奇诺等奶咖,则会因牛奶对咖啡本身风味的覆盖,可以根据牛奶比例的不同,自己口味的偏好,选择中深烘的豆子。

但这也并不绝对,毕竟喝咖啡也是一种味蕾的选择,而口味往往因人而异。

PART.03

那么在咖啡豆的烘焙过程中,有什么可以标准化的参数或秘诀呢?

答案是——咖啡烘焙是一项只可意会,难以言传的经验性技巧。

打一个比方,咖啡烘焙师连续两天用同样的温度及烘焙方法,烘焙同一批的豆子,也往往会有一定差异,这种差异可能在我们看来难以察觉,但专业的烘焙师只是闻一闻就能发现

至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,却很难找出准确的原因,可能是咖啡豆在烘焙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十分复杂,也可能是这一颗小小的咖啡豆还有很多我们未知的秘密。

点赞分享,和朋友一起喝点好的~

类别: